首页 > 大使专栏 > 大使讲话
以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驻加纳大使孙保红在非洲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7-07-28 19:37

  尊敬的主席女士,

  尊敬的布朗阿哈福省副省长伊万斯·奥波库·博比先生,

  尊敬的加纳能源与自然资源大学常务副校长哈里森·达帕教授,

  尊敬的非盟气候变化适应专家约翰逊·尼凯姆博士,

  各位来宾,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苏亚尼,与大家探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议题。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驻加纳使馆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能源与自然资源大学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感谢。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人类必须做出回应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尽管我们并非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将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领域延伸到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而且这一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将继续增强。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长,全球平均气温在21世纪末将会增长4度。到那时,极端天气与反常气候将摧毁我们今天所作的努力,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但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非洲国家仍然面临战乱冲突、恐怖主义、贫困、难民等多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今天的会议以非洲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我认为非常及时。

  我愿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一、标本兼治。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根本上说都是发展不足引起的,应该,而且只能通过持续发展寻求解决之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化挑战为机遇,真正实现摆脱贫困和节能减排的“双丰收”。

  二、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虽然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共同的,但造成污染的责任主体是不同的,治理的责任也就存在差别。根据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认识,当下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在长期工业化的过程中造成的。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19世纪中叶,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发达国家占95%;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然占到排放总量的77%。而且温室气体具有在大气层中“驻留”的特性,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消散。我们现在头上的二氧化碳,有可能还是1769年瓦特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排放的。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既要讲现实责任,也要讲历史责任,既要讲“共同责任”,更要讲“有区别的责任”。

  三、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该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妨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

  四、加强国际合作。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从制度上保障各国、企业、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中。发达国家应落实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的承诺,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中国的先贤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中国中央领导集体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致力于建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共同发展。

  对内,中国信守减排承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将认真兑现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所设目标: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十三五”计划。

  2017年1月12 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根据该报告,截至201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38.6%,比2010年下降21.7%;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2.0%;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327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26.8亿立方米左右。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仅增长1.3%,增长不足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煤炭产量下降7.9%,为历史最大降幅。同时,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太阳能、风能在中国方兴未艾。今年,中国统一碳市场初步建成,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对外,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国愿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有关责任,落实协定确定的一系列机制安排,支持联合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还将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沿线国家带来绿色发展。

  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有关能力。中国将继续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敦促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将践行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在资金和技术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1年至2016年间,中国政府累计安排了7.2亿元人民币,主要帮助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小岛屿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中国还举办了40多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修班,培养了数千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此外,中国政府与发展中国家签订了25份物资赠送谅解备忘录,包括LED路灯、节能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清洁炉灶等。近期,中方向贵校捐赠了一批应对气候变化物资,再次彰显了中国愿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决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和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非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在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己及人,致力于扩大中非环境友好型合作,帮助非洲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非十大合作包括绿色发展合作。中方郑重承诺,中非合作不以牺牲非洲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中方加强法制建设,严禁从非洲输入野生动植物,同时要求海外中国企业遵守当地法律,坚决反对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输入非洲。前不久,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为了方便野生动物的穿行,蒙内铁路在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内共修建了9处大型动物通道,其中包括6处大型桥梁式动物通道,3处涵洞式动物通道。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长颈鹿不用低头就能通过。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气候变化面前,没有人能例外。非洲正在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革,同时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孩子的眼泪。让我们携手努力,不断推动中非绿色合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预祝非洲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