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主席女士,
尊敬的布朗阿哈福省副省长伊万斯·奥波库·博比先生,
尊敬的加纳能源与自然资源大学常务副校长哈里森·达帕教授,
尊敬的非盟气候变化适应专家约翰逊·尼凯姆博士,
各位来宾,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苏亚尼,与大家探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议题。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驻加纳使馆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能源与自然资源大学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感谢。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人类必须做出回应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尽管我们并非气候变化的始作俑者,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将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领域延伸到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而且这一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将继续增强。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长,全球平均气温在21世纪末将会增长4度。到那时,极端天气与反常气候将摧毁我们今天所作的努力,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但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非洲国家仍然面临战乱冲突、恐怖主义、贫困、难民等多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今天的会议以非洲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我认为非常及时。
我愿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一、标本兼治。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根本上说都是发展不足引起的,应该,而且只能通过持续发展寻求解决之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化挑战为机遇,真正实现摆脱贫困和节能减排的“双丰收”。
二、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虽然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共同的,但造成污染的责任主体是不同的,治理的责任也就存在差别。根据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认识,当下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在长期工业化的过程中造成的。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19世纪中叶,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发达国家占95%;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然占到排放总量的77%。而且温室气体具有在大气层中“驻留”的特性,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消散。我们现在头上的二氧化碳,有可能还是1769年瓦特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排放的。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既要讲现实责任,也要讲历史责任,既要讲“共同责任”,更要讲“有区别的责任”。
三、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该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应对气候变化不应